作者:张学斌
关于医者的苦衷,此前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披露和阐解。然而,日常生活中,总还是有人难以站在医者的角度看待“看病”或“医疗咨询”等问题。比如,在急需时,有人总会给医生发一些化验单以及检测报告之类的资料,并迫切希望得到自己要想得到的结果。
素不知,病情是动态发展的。类似上述那些纸质性资料(包括某些影像片),都提供的是一些是死的、凝固的信息,往往不能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不负责任的乱说(既不解决问题,又耽误病情),不仅不符合医道,也是真正的医者所鄙视的。
实质上,这种情况还是反映出,好多人对医生的执业特点和临床医学的性质还不够十分了解。首先说,医疗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高压力的行业,往往需要医者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大体上说,常人的吃饭就是进餐,而医者在遇到疑难病症时,即便是吃饭也可能在思索;一场大的复杂性的外科手术,常常需要站立十几个小时,甚至靠手术团队“接力”完成。可以说,医生是很劳神和很辛苦的。
这,是圈外人(非医护人员)多不可能体会到的。因此,也就有了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作为个人不能理解(尤其是作为医者的熟人)对方的回复,甚至有的人会想,“我一辈子,难得求你一次,你怎如此吹毛求疵?”,甚至抱怨不止;二是,作为医者,对于传来的信息不作答,总认为对不住患者,可就凭手头资料,实在是难以做答。无奈之下,当事者就只能在某个时段关闭手机,以避免“拿起来放不下”的心理矛盾(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心胸外科专家就曾如此袒露自己的做法)。
大体上说,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就是看病必须要看到病人)。因为,医者必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才能从整体出发,再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总之,作者认为,在跟大程度上说,医疗就是与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凡是涉及医疗性质的言行,医者都是要负责任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不见病人不看病”,应该是医者固守的原则。
当然,所谓的“见病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即便是再远的距离也已不成问题。远程会诊、网约视频(疾病咨询),都极大地方便了异地之间的医患交流。因此,必要时,患者可以通过相应的医疗机构,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与医者进行沟通交流,上级医院的医生也可通过“在患者身边”的基层医生收集自己所需的临床信息,变“间接看病”到某种程度的“直接诊疗”。如此,就有可能解决多数患者所关注的健康问题。但遇有复杂疑难的病情,最好还是要去医院,去直接让医生看(看医生)。
请理解您熟知和不熟知的医生
2020.07,07
农历五月十七
北京.HF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