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健康产业联盟 大健康产业联盟 |

会员登录 注册

入盟申请| 联系我们|

  • 从健康、亚健康到疾病状态看人体经络的表现
    2025-02-07 17:11:04 26301
  • 收藏
  • 管理

    许金森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概述

    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状态为健康, 第二状态为疾病, 第三状态为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显示, 完全健康的人只占人群的5%左右, 疾病状态的约占20%, 多达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从健康、亚健康到疾病状态是动态平衡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及环境健康等。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机体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大多数机体对疾病所引起的损害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使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减弱甚至丧失。而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表现为为疲劳、失眠、精神不振、周身倦怠、四肢不温、胃口差、口淡无味、大便不爽、头晕少寐、健忘多梦、皮肤粗糙和性欲下降等症状, 但去医院检查却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正常状态下,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平衡,但其平衡是动态的,互相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虽机体内部各系统平衡,但亦存在失去平衡的危险,只是危险程度不一。当机体受到某刺激影响,其系统出现部分失衡,则机体有健康状态向亚健康状态转变。若失衡状态无法调整,系统的部分失衡发展为某一系统失衡甚则全身系统失衡,则疾病产生。截至目前,社会各界对健康、亚健康及疾病状态的主要特征及其明确界定,均尚未有统一定论。

    三、中医认识

    中医体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气血是人体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因此,经络是否畅通将直接影响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运行。经络与五脏六腑有着表里络属关系,很多脏腑病证可以通过经络在体表显现出来。相应的,当脏腑气血功能发生异常,表现为人体的疾病状态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理经络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可以说,经络是客观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我们可以根据经络循行部位的不同反应及所络属的脏腑,了解身体机能状态。如很多体型肥胖的人,小腿中段外侧都会有一个微微凸起的小包,这个位置是足阳明胃经募穴—丰隆穴,这个穴位凸起说明有实性病邪侵袭脾胃,中医素有“肥人多痰湿”之说,所以大多数肥胖患者由于痰湿困阻脾胃而出现上述体征。还有不少女性素体虚寒,导致胞宫及任脉寒气凝滞,常见痛经、月经量少、带下清长等表现,如果摸一摸她们的关元穴位置,就会发现触手冰凉,甚至吸手。胁痛,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行之处多病在肝胆,根据经络循行通路,观察肝胆经脉,发现其经脉线上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均是体表经络穴位对机体状态的直接反映。

    四、从健康、亚健康到疾病状态看人体经络的表现

    众所周知,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是处于“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行气血而通阴阳,沟通表里内外。其红外热像图的显示也表现为左右对称,气血调和的状态。健康状态下人体经络的红外热像图表现是左右基本对称,气血运行通畅、平和,经络处于“阴阳平衡”状态(图1-3)。

    亚健康情况下,尽管人体脏腑器官没有发生任何器质性改变,也检查不出什么结果,但经络红外显示则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了。如阴虚体质经络红外显示表现任脉线温度偏高,处于阴虚阳亢失衡状态(图4)。

    阴虚体质人体任脉的红外显示

    而阳虚体质经络红外显示的表现则相反,任脉线温度偏低,处于阳虚阴盛失衡状态(图5)。

    5  阳虚体质人体任脉的红外显示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经络的功能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当某些脏腑发生病变时,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并在人体体表表现出来。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轻到重的渐进发展过程,脏腑疾病在人体经络上的反映也遵循这个原则。《灵枢·海论》曰:“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 ,说明人体的经络是沟通脏腑和体表的通路。 下图是一个左肺部比右肺部病变严重的患者,此时其背部左右肺俞穴的皮温表现不一样,病变严重一侧肺俞穴的皮温升高,高于对侧达0.6℃,经络处于失衡状态了(图6)。

    左肺部比右肺部病变严重的患者背部红外热像图

    综上,我们归纳得出:①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其所属经脉线上也会出现温度、血液循环等改变;②在健康状态下,机体经脉通畅、气血运行平和,经脉线上无明显上述变化;③当机体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时,机体经脉不通,则其所属经脉线上可出现疼痛、结节、条索、皮肤隆起或淤紫、温度升高或降低等改变。


    1. 亚健康状态下经络按摩调理

    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即健康人阴阳气血平衡并且这一征象通过外部的特征有所体现。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腧穴是人体气血输注于体表的反应点,所以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在经络穴位上最容易体现。 红外热像仪可捕捉人体的红外辐射,动态、连续、全面、重复记录人体的体表温度,具有不接触、无辐射、无创伤、快速方便等特点。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将抽象的阴阳、寒热等概念可视化、图像化,提示我们可以借助红外热像图观察机体经络腧穴的外在温度变化从而客观地评估被检者全身内在气血阴阳虚实平衡的情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经络失衡也会因为虚实而引发不同的症状,《黄帝内经》记载肺经“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意为肺经病症容易出现肩背痛,实证会有恶风寒、自汗出、小便量少次多;虚证会有气短、小便色清白等症状。研究表明,经脉线下实际上是一条三维结构的传热通道,这一传热通道的存在就为沿经组织中的各种生理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条件。实证时,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旺盛,皮表的温度较高,会产生较强的热辐射;反之虚证时,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减弱,皮表温度降低,热辐射较弱。

    下面分别是马德保康手部按摩器(MH103)、电动颈托(MN105)以及腰臀按摩仪(MB201)使用前后相应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红外热像图变化情况。从受试者一可以看到,受试者试用手部按摩器(MH103)前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对比,使用后手部至腕关节上2寸(掌侧)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使用前升高12.07(PU),具有较好的改

    试验

    对象

    受试者

    (一)

    受试者试用手部按摩器(MH103)前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对比

    检测

    区域

    手部至腕关节上2寸(掌侧)

    试验结果说明

    试用手部按摩器(MH103)后相较试用前升高12.07。

    试用产品前

    试用产品后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122.36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134.43

    试验

    对象

    受试者

    (二)

    受试者试用马德保康电动颈托(MN105)前后红外热像图对比

    检测

    区域

    颈肩部

    具体

    定位

    颈百劳、大椎穴定位按照上文3.2 试验部位选择

    试验结果说明

    试用电动颈托(MN105)后相较试用前,左颈百劳升高0.44℃,右颈百劳升高0.4℃,大椎升高0.83℃。

    试用产品前

    试用产品后

    腧穴温度:

    左颈百劳:31.49℃

    右颈百劳:31.41℃

    大椎:30.76℃

    腧穴温度:

    左颈百劳:31.93℃

    右颈百劳:31.81℃

    大椎:31.59℃

    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从受试者二中也可以看到,使用电动颈托(MN105)后相较使用前,左颈百劳升高0.44℃,右颈百劳升高0.4℃,大椎升高0.83℃;从受试者三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相类似的实验结果,使用腰臀按摩仪(MB201)后左侧肾俞升高2.24℃,右侧肾俞升高2.76℃,左侧大肠俞升高2.4℃,右侧大肠俞升高2.82℃,两者均具有较好提高局部穴位温度的作用。

    总之,从中医经络理论来讲,导致亚健康或疼痛的产生不外乎两种:“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而在这种状态下适当使用该产品,则能够使机体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从而阴平阳秘,气血顺畅。

    试验

    对象

    受试者

    (三)

    受试者试用腰臀按摩仪(MB201)前后红外热像图对比

    检测

    区域

    腰部

    具体

    定位

    大肠俞、肾俞穴定位按照上文3.2 试验部位选择

    试验结果说明

    试用腰臀按摩仪(MB201)后左侧肾俞升高2.24℃,右侧肾俞升高2.76℃,左侧大肠俞2.4℃,右侧大肠俞升高2.82℃。

    试用产品前

    试用产品后

    腧穴温度:

    左侧肾俞30.04℃

    右侧肾俞30.07℃

    左侧大肠俞29.81℃

    右侧大肠俞30.41℃

    腧穴温度:

    左侧肾俞32.28℃

    右侧肾俞32.83℃

    左侧大肠俞32.21℃

    右侧大肠俞33.23℃


    上一页:简橙太极导师薛精医华:以养生太极助力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页:​王蕊瑜伽成为中老年人兴趣教育的新选择,助力银发群体找寻身心健康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